指纹图谱

DNA指纹图谱

DNA指纹图谱最早在1985年由英国科学家提出,在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的多态性极高的区域,可以用于区分不同的个体,就像人的指纹一样,因此称为DNA指纹图谱。

材料选取

遗传背景一致,群体同质性高尽量减少同一品种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差异需要对品种内位点一致性进行分析,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取样量,应包含品种95%以上的遗传变异

SNP标记筛选原则

标记筛选要求:

多位点性:特异性片段或SNP位点众多且分布广泛。

高变异性:不同的个体或群体有不同的DNA 指纹。

稳定遗传仍按简单的孟德尔方式遗传

1. 计算LD,得到r2作为后续筛选代表性标记基础

2. 将杂合标记转为缺失后,过滤掉缺失标记

3. 过滤低频变异maf<0.2

4. 根据计算的LD,在一个LD 距离内保留1-2个代表性标记(长度可调

5. 根据群体特征,SNP在基因组上的分布,进一步筛选标记

根据以上筛选过程获得的标记作为候选核心标记。

SNP标记评估

1) 位点多态性高

筛选多态性高的位点,PIC≥0.45

可以在首选核心标记无法鉴别的情况下,按照PIC 值的高低顺序依次作为备选核心标记。

2) 遗传多样性分析

针对筛选的候选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分析n份品种的遗传距离,目的是保证筛选出的SNP足够区分出n份品种中的任意两份



DNA指纹图谱构建及展示

经过以上对核心SNP标记的不断调整优化,获得的最终的SNP标记进行区分不同的材料,构建DNA指纹图谱数据库。

             最终SNP标记在不同材料中展示形式,如下展示形式一:

展示形式二:

                     

                  

展示形式三: